政府界定學生收費身份的指引一直存在,但對行使各項指引的權責是完全交由大學去評審和決定每一個學生的收費身份,由於大學行政人員,包括負責海外學生工作和註冊部的,大多是英國本土人(英里程過往在任何學校工作環境中,都是部門中唯一的港人,在高中學院做海外生部門主管時更是全校唯一華人員工!),九七以後,很多大學不在意有一群手持英國護照,但父母在香港的居英權子弟由寄宿學校進入大學,英國平民很單純講個"信”字,學生在表上寫上是英國籍,有護照號碼,就順利成為本土生了!
不過隨着歲月,大學也財困,現在應該全英國的大學都十分醒覺這合法生財之道。我曾經就是見證在我工作的其中一間大學的"醒覺"時刻,一群香港學生來我辨工室訴苦,甚至請父母打電話給我求救,他們都是有居英權的香港學生由寄宿學校準備登記入大學的新生,學校在開學前告知他們的交費身份是海外生,不是原本告知的本土生身份,因為家人都不是英國居民。
那為什麼有個别學生雖不足三年居留仍可破格交本土生費呢?
英國政府於2010年提出,要求大學的本科課程(undergraduate degree courses)完全自負盈虧,意思是政府不再撥款營運大學本科課程,消息公佈後,當年全國有大量學生遊行示威,但未能改變政府的決議,2012年起英格蘭的本科學生每年要繳交£9000的學費(現在是£9250),其實大學營運本科課程平均的經費每一個學生只需大概£6000, 多付的£3000是補助學生來自有資格領取政府福利和救濟的家庭。
英國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會選擇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升讀大學的,很多家庭根本沒有能力支付子女的學費和住宿生活費,學生唯有向政府申請帶息貸款,借錢和邊做工交學費和生活。但好些成績不是優異,只可入讀二、三綫大學非專業科目的學生,計過取得學位後的成本效益,就寕可不升讀大學,結果這類大學就出現收生不足的情況了!須知道大學營運一個課程是有既定的開支,包括教學和人力資源,與其大學要裁員或取消學科、甚至學系,有居英權又未達資格成為本土生的學生向學校叩門做本土生,學校也就寬鬆處理,可以有九千英鎊進漲也總可幫補一些, 這些個案在新政策落實後的三幾年特别多,但過往幾年英國的海外生人數有可觀增長,特別是有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大學在可選擇下,就會按本子辦事,一個海外生的學費收入一般等同兩個、三個,甚至接近四個本地生的收益,利潤明顯!
英里程給這個題目的結論是:打算移居英國的香港家庭,若果希望子女用本土生身份入讀大學,最好就是子女在入讀第九班或第十班時前來定居,不要碰運氣了!
Comments